三鹿奶粉事件16周年——受害者的健康和知情权需要重新关注
三聚氰胺,这种富含氮的化合物,由于无法被人体吸收并排出,极易在肾脏中积聚,最终导致肾结石。三鹿奶粉事件正是因其产品中非法添加了三聚氰胺。独立的研究发现,三聚氰胺残留体内不仅对婴幼儿的肾脏造成伤害,还可能对他们的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2024年9月11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水坝广场上,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士手举标语,纪念三鹿奶粉事件16周年,并抗议中国政府在此事件上的不作为。这一天,被许多受害者称为中国的“911”。200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震惊世界的三鹿奶粉食品安全事件,政府随即启动了国家一级应急响应。在全国范围内筛查出了近30万名患有肾结石的婴幼儿,甚至一些案例最终导致死亡。
16年后,重提这一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事件中受害者的数量巨大,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却缺乏系统的医疗追踪和科学评估。当时,政府规定只有4岁以下的儿童可以接受免费的体检,而这恰恰是婴幼儿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专家当时的判断过于武断,认为三聚氰胺只会导致肾结石,忽视了潜在的其他危害。2011年,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显示,三聚氰胺还会损伤大脑发育,具有神经毒性。然而,这一重要发现从未被纳入官方或医学的讨论范畴。
受害者王琳娜是郭彩虹的女儿。她从出生后就开始饮用三鹿奶粉,并确诊患有肾结石。尽管接受了针对肾结石的治疗,但在五岁时,她出现了昏厥现象,最终被确诊为癫痫。起初,郭彩虹认为这是一种单独的疾病。然而,作为医生的她通过查阅资料,怀疑女儿的癫痫与三聚氰胺有关。她多次向医院提出这一联系,但未得到任何回应。像王琳娜这样的案例并非孤立现象,许多受害者都出现了发育迟缓的问题。然而,政府和社会对这30万名受害者的长期健康状况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追踪,这无疑是对他们权益的漠视。
其次,事件背后的系统性失职同样令人担忧。地方政府和三鹿企业的勾结,使得问题奶粉长期流通,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即使问题暴露后,政府的隐瞒和打压依然存在。早在2008年3月,甘肃等地的患者家属就向卫生部门提出了问题,但直到9月才被公开。此外,政府还限制了可接受检查儿童的年龄,并将4毫米以下的肾结石患者排除在统计之外,导致官方公布的受害人数远低于实际数字。受害者组织“结石宝宝之家”的多名负责人被监视,发起人赵连海更是被判刑30个月。由企业设立的十几亿赔偿资金,在2012年之后也去向不明。这些打压使得公众对事件的进一步关注变得愈加困难。
最后,许多受害者如今已年满18岁,按照当时的政策,超过18岁的健康问题不再由政府负责。这意味着对受害者的关注和保障到了一个重要的节点。16周年的纪念因此有了特殊的意义。
郭彩虹说:“孩子的健康权和知情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如果连这些都无法保障,中国的社会安全感何在?”她呼吁政府和社会能够重新启动对三聚氰胺的全面调查,至少要明确三聚氰胺对人体的更广泛的毒性影响。
评论
发表评论